除铁除锰设备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1、当地下水中含铁浓度在5~10mg/l,含锰浓度在1~ 2mg/l时,或地下水中仅含铁而不含锰时,含铁浓度在10mg/l左右时,可采用曝气――单级除铁除锰过滤。工艺流程:地下水→深井泵→曝气装置→水箱→过滤泵→除铁除锰装置→蓄水池→用水单位。
2、若地下水中含铁、锰较高时,即铁大于10mg/l、锰大于2mg/l时,宜采用曝气――双级除铁除锰过滤。
工艺流程:地下水→深井泵→曝气装置→水箱→过滤泵→一级除铁除锰装置→二级除铁除锰装置→蓄水池→用水单位
地管道式永磁除铁器工作原理
主要特点有:
(1)该设备采用高剩磁的钕铁硼作为磁源,除铁,使用寿命长。
(2)动力源采用小功率摆线针轮减速电机,传动采用精密滚子链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运转可靠平稳、故障小等优点,用户使用方便,维修容易。
(3)本设备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安装方便,串接于物料输送管道中即可使用。
(4)除铁器除铁过程连续、自动,设备启动后无需看管。
(5)适用于封闭物料输送系统,工作中无粉尘逸出,无环境污染。
关于创新与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发展
20世纪50年代,接触催化被引入除铁除锰技术,进而提出铁质活性滤膜除铁和锰质活性滤膜除锰技术,提高了除铁除锰效能,特别是能使二价锰在天然水质条件下被氧化去除。经典理论认为锰质活性滤膜除锰催化剂是MnO_2即属化学机理,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生物机理以及化学与生物共同作用机理。介绍了我国锰质活性滤膜接触氧化除锰在水厂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锰质活性滤膜接种生成的困难,及其自然生成的实用性;指出二价铁对锰质活性滤膜的污染及其对出水水质的严重影响;提出锰质活性滤膜生成前出水不达标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对单级及两级除铁除锰工艺进行风险分析,指出根据安全性和经济性平衡的原则选择除铁除锰工艺的必要性。由于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认为除锰在技术上尚不够成熟。